04

草原与狼的和谐共生 ——《狼图腾》读后感 2025年03月04日

白雪婕

初遇《狼图腾》时,犹如闯入草原的异乡人,目光被狼群锋利的獠牙与牧人挥动的套马杆所吸引。那些惊心动魄的围猎场景与生存博弈,构成了我少年时期对野性力量最原始的想象。十年后重拾此书,泛黄书页间竟渗出令人惊惧的文明脓血——我听见的不仅是草原生态的悲鸣,更是整个人类文明在现代化铁蹄下发出的骨裂声。

读完《狼图腾》,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这部以内蒙古草原为背景的小说,通过知青陈阵的视角,撕开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的伤口,更以狼群的兴衰为隐喻,叩击着现代文明对自然的傲慢。书中交织的不仅是狼性与人性的对话,同时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微妙平衡和生态伦理问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常与贪婪、残暴挂钩,但《狼图腾》彻底颠覆了这一符号。草原狼的每一次行动,都暗含着深刻的生存智慧:它们围猎黄羊时“欲擒故纵”,利用暴风雪消耗猎物体力;突袭马群时“舍卒保帅”,以牺牲老弱狼为代价换取族群存续;在被人类逼至绝境时,选择跳崖自尽以保持尊严。这种“狼性”绝非野蛮,而是一种高度理性的生存策略。

书中蒙古老人毕利格曾说:“狼是腾格里(天)派来管草原的。”这一充满神性的认知,揭示了游牧文明对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狼通过捕食黄羊、旱獭等食草动物,维系着草原“草—食草动物—狼”的动态平衡。作者用惊心动魄的“狼群围猎黄羊”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配额”法则:狼的杀戮不是贪婪的掠夺,而是对草原的救赎。它们像精准的外科医生,切除威胁生态平衡的“病灶”。

草原狼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自然,而是理解并顺应自然规律。当我们在城市森林中构建“智慧生态”,需要的正是这种将科技理性与生态伦理融合的生存智慧。

合上《狼图腾》,耳畔依然回荡着草原狼的长啸。那个被黄沙掩埋的草原,那个被吉普车追杀的狼群,那个在生态危机中挣扎的世界,都在呼唤人类放下傲慢。真正的文明不是用钢筋水泥征服自然,而是以谦卑之心守护万物共生之地。愿我们能在狼嚎中听见警示,在疮痍中播种希望,让草原的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单位:物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