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静) 一直以来,酒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4年,酒钢持续把职工的健康福祉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织密职工医疗健康“安全网”,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职工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多,企业医疗保障水平有限、参保范围不全面、补充医疗卡使用范围单一等问题逐渐凸显,《集团公司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办法(试行)》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国家相关要求及健康企业建设发展要求,急需对现有补充医疗保障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
为此,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深入开展调研,积极研究国家最新的医保政策法规,对标同行业先进企业的补充医保方案。同时,广泛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切实解决职工看病费用高等问题,力求让补充医疗保险成为职工抵御医疗风险的坚实后盾。
围绕“健康中国”核心理念,集团公司充分发挥企业补充医疗保障救助托底功能。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人力资源部在创新和完善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时,始终坚持依法合规、专业化管理原则,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委托专业保险机构实施专业化管理;坚持待遇水平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原则,补充医疗保险缴费、保障水平与集团公司、成员单位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保证补充医疗保险资金能够持续稳健运行;坚持保障基本、统筹互济原则,在保障职工基本医疗待遇的基础上,对住院、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及深度困难群体给予适度的救济补助,进一步减轻职工医疗费用负担。
为切实保证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工作成效,人力资源部层层把关,制定新的补充医疗管理办法,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专业保险机构来管理补充医疗保险资金,并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管理需求,从资本实力、同类项目业绩、医疗合作机构覆盖率等12个关键维度对候选保险机构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建立专业保险机构选择、评价和退出机制,对专业保险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服务质量、定期报告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定期对基金管理、应急处置、服务质量等工作进行评价,确保职工享受到更加高效、贴心、便捷的服务体验。
在保持原有补充医疗缴费和待遇水平不变的基础上,集团公司设立补充医疗统筹基金,用于救济深度困难家庭。同时,投保短期商业保险,增加住院报销、重大疾病补助、意外伤害补助等项目,进一步补齐医疗保障短板,减轻职工医疗费用负担,持续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部分异地分子公司职工未能参保这一问题,人力资源部明确各成员单位参保条件,组织东兴铝业公司、榆钢公司、兰州宏顺公司以及兰州宏成环保公司等异地单位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参保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超17%,已覆盖全体职工。同时,拓宽医疗补助使用范围,职工个人医疗账户的使用范围已拓展至全国17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职工在异地就医时,可以通过智慧医保APP线上查询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使用。目前,智慧医保APP平均每月使用次数达到2万人次,有效提高了职工补充医疗资金的利用率。此外,借助保险机构与国内大型医院合作,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解决了患重大疾病职工在全国大医院住院困难的问题,为职工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与绿色通道。
为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集团公司引进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方式,组织开展了88次补充医疗保险培训,引导职工熟悉医保办理流程和线上APP使用方法等内容,帮助职工切实享受到补充医保福利。
除此之外,集团公司还在宏兴股份公司、东兴铝业公司、宏晟电热公司等设立“健康小屋”,邀请专业医生定期提供服务指导,并开通线上、线下中西医咨询义诊服务,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监测和健康服务。
“建立健全补充医疗保障体系,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板块,能够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显著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有力增强职工的满意度与凝聚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新补充医疗保险办法实施以来,有效缓解了职工因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为患重大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的职工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下一步,集团公司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为职工提供更加全面和贴心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