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终于稳定了!”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保善山激动地站了起来。此时指针已经指向深夜三点,他的双眼虽布满血丝却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这个同事眼中“着了魔”的年轻工程师,刚刚攻克了长期困扰生产顺行的技术瓶颈。
29岁的保善山是宏兴股份炼铁厂竖炉球团作业区的一名球团工艺协理工程师,主要负责球团生产工艺参数优化、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技术难题攻关等工作。自入职以来,他始终扎根生产一线,凭借踏实肯干的韧劲和潜心钻研的精神,在平凡岗位上绽放青春光彩,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工程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冶炼很辛苦,在很多人眼里,冶炼工就是围着炉火的‘黑老粗’。上大学前,我就对冶炼很好奇。”谈及自己的职业选择,保善山的眼中满是热忱。
高考结束后,保善山如愿进入江西理工大学矿物加工专业学习。入学后,他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关键的选择,让他踏上了热爱之路,也让他在探索矿石淬炼的奥秘中,逐渐成长为行业内的技术尖兵。
2018年,大学毕业后的保善山选择来到酒钢工作。当面对“选矿”和“烧结”两个岗位方向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我要去烧结!”
旁人不解,追问缘由,这位质朴且踏实的青年解释:“烧结环节就像矿石‘重生’的熔炉,细碎的原料经高温重塑成高炉冶炼的‘黄金原料’,这一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与工艺智慧,深深吸引着我。”他明白,烧结岗位虽然环境艰苦,但翻滚的赤红料层、跳动的火焰与轰鸣的设备,不仅是挑战,更是实现抱负的试金石。
自此,保善山一头扎进烧结生产线,在高温与粉尘交织的环境中,用热爱与坚持奋战在平凡的岗位上。
“曾经我也动摇过。”每当听到好友和同学谈及漂亮的写字楼,聊起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体面轻松的工作日常,保善山总会不自觉地看向自己布满厚茧的双手,心中泛起涟漪——“如果当初选择其他行业,是不是就能拥有截然不同的生活?”
但每当回到烧结生产线,看着赤红的烧结矿如瀑布般从机尾落下,或是调试成功一项工艺参数,让产品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时,保善山内心的悸动总会盖过所有的犹豫。
“创新永远在路上”
保善山知道,想要在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日复一日的拼搏与付出。
为了深入了解烧结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保善山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穿梭在车间的各个角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问题和解决思路。翻开内页,工整的字迹间穿插着用红笔反复勾画的关键参数,每一页都藏着他与技术难题“死磕”的痕迹。
有一次,为攻克制约炼铁成本大幅下降的技术难题,保善山连续十余天驻守厂里,在高温、粉尘的生产现场,对照实时数据和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将混合料水分、熔剂的配加等参数调整方案写满整整三本笔记,最终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媳妇儿说,唯一能见到我的时候就是在厂区门口给我送衣服的时候。”说起这话时,保善山眼角漾起一丝温柔的歉意。成绩的背后,也是家人和同事的全力支持与帮助。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保善山明白,创新永远在路上。取得阶段成果后,他没有丝毫松懈,反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技术攻关中。
2022年,保善山和同事又将目光对准储运部料场堆积的循环物料上。由于不锈钢除尘灰、 OG泥等有害元素含量较高,循环物料的去向一直是集团公司头疼的问题。保善山他们蹲守现场,紧盯实际情况,通过开展烧结杯试验,技术改造、操作参数优化、工艺设备维护改造等方式,将循环物料在1—3号烧结机的消耗量由60—80t/d提高至120t/d以上,降低自产精矿使用量40—60t/d。
除此之外,他参与完成的“提高3号烧结机混合料料温”等项目,发明的“一种不锈钢除尘灰造块资源化利用技术”“一种烧结机专用简易双向阻车器”等专利,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学习没有止境”
一直以来,保善山都将学习看作是最重要的事儿。入职仅七年,他就获得了“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员”“集团公司优秀工程师”等荣誉,面对随之而来的赞誉和掌声,保善山没有迷失,他深知,只有时时刻刻“充电”和“补钙”,才能赶得上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
时至今日,保善山仍然记得初入职场时的窘迫和不适应,理论与实际的碰撞,像一记重锤敲碎了他的“纸上谈兵”。
亚铁含量是衡量烧结矿和球团矿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上大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讲‘亚铁含量与固体燃料配比成正比’。”在保善山看来,当检测到亚铁含量偏低、烧结矿强度不足时,要适度增加燃料配比;相反的,如果亚铁含量过高导致还原性下降,则需减少燃料用量。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现场实践,保善山发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结合原料特性、设备参数和生产目标,通过持续监测和工艺优化,才能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稳定生产。
看火、原料工艺协理工程师、烧结工艺协理工程师……一路走来,保善山始终怀揣热爱,在钻研中精进,在磨砺中成长。如今,他已成为炼铁厂球团工艺协理工程师。谈及工作,他目光灼灼:“虽只是简单的‘烧结’二字,却蕴藏着无穷奥秘,值得毕生求索。”
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保善山在烧结行业中持续钻研不断创新,在他看来,出色的技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锤炼。他认为,要脚踏实地、静下心,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学习,才能在简单的重复中提炼出技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