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35 酒钢新闻中心出版






铸造“大工匠”

——记集团公司“酒钢工匠”赵晓军

记者 张志方

赵晓军是西部重工公司轧辊分公司的铸造高级技师。在29年的工作历程中,他从未离开过自己热爱的铸造工作。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他凭借一身好技艺,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因业绩突出,被评为集团公司“酒钢工匠”。当同事们为他竖起大拇指时,他腼腆地说:“如果没有组织的培养和工友的帮助,我啥也干不成。”

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轧辊是一个技术要求相当高的产品,职工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的优劣。为了在轧辊加工技术上有所突破,赵晓军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勤奋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努力成为铸造领域的行家里手,为企业生产出质量过硬的轧辊。为此,他将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他经常泡在图书馆,查找各种技术资料,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学习了《铸造工艺》《冶金轧辊技术特性概论》《现代铸造设计与市场实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等技术理论知识。通过刻苦努力学习,他系统掌握了轧辊制造技术,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作业过程中,他随身带着笔记本,详细记录生产数据,时时进行质量对比分析,精细把控质量管控环节。在他和工友的努力下,轧辊成品率由过去的87%提升到98.5%。轧辊产品在酒钢本部以及八钢、包钢等深受青睐。

创新创效不停步

赵晓军明白,西部重工公司作为装备制造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鉴于此,他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工作。近年来,赵晓军发挥技术优势,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改进设备性能,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议31条,实施小改小革18项、技术创新5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8年,轧辊分公司承揽了一批外部市场C1200大型半钢轧辊订单,但在生产过程中却出现了连续断辊现象。面对这一技术难题,赵晓军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认真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断辊是因为半钢轧辊在350度以下热膨胀系数加大、加热过快出现内外受热不均所致。于是,他大胆提出了一辊一册、一窑一册设定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设想,并建议延长350度均温时间,减小加工吃刀量,从热处理和加工两个环节解决应力叠加问题,从而杜绝断辊机理的形成。该建议实施后,彻底消除了半钢轧辊断辊问题,给后续半钢轧辊的生产制造扫清了障碍,使轧辊质量得到提升,为按时供货提供了保障。

花小钱办大事

赵晓军说:“搞生产,最终的目的是要创造效益。”所以,在班组管理中,他始终把成本管控作为重中之重。在生产实践中,他以班组成本核算为抓手,建立了一整套成本管理办法,将原材料、动力能源、工器具等辅助材料成本指标挂靠到人,严控成本费用。同时,每年制定新的成本提升目标,对标对表,不断改进。经过不懈努力,班组各项成本指标有了显著进步,其中动力能源成本降低了15%。

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赵晓军在修旧利废上下了一番功夫。轧辊分公司共有7座热处理窑,多数属于高温窑,因长期使用,窑门、台车在高温烘烤下特别容易变形,台车变形后大修一次费用接近百万元。5号窑窑门与窑车在高温烘烤下产生“拱状”变形,使原本封闭性较好的窑体出现了侧边漏风现象,特别是轧辊在窑内加热过程中,冷空气从底部、周边进入,使靠近窑门的轧辊产生局部冷热不均,形成裂纹。按照常规方式处理,必须更换窑门,至少需要费用50万元。为了节省生产成本,赵晓军处心积虑想办法,经过深入思考研究,想出了一个不用换窑门就可以解决生产难题的方法:即在5号窑门底部加焊一条规格尺寸合适的钢槽,内装含锆纤维棉,挤压紧窑门,侧面塞入纤维棉,然后通过加封窑门外围方式,就可解决窑门变形问题。该措施实施后,有效解决了轧辊局部冷热不均形成裂纹的问题,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节约了材料成本。

“努力成为行家里手”“花小钱办大事”……赵晓军把一条条朴素的道理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0-10-27 记者 张志方 ——记集团公司“酒钢工匠”赵晓军 1 1 酒钢日报 content_17347.html 1 铸造“大工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