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只有两种职业能够体味人间百态,一种是演员,另一种就是记者。演员通过演绎别人的人生来展现喜怒哀乐,记者则通过讲述他人的故事来记录沧海桑田,两种职业都需要以“无我”的境界来力求客观。
7秒钟
5月份,我接到制作集团公司宣传片的任务。在剪辑过程中我发现,在以往的宣传片中,“铁山精神”都是一号门标语牌的延时摄影,这次我希望将这16个字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中,使厚重的字体与酒钢的航拍画面更加融合。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立体效果达不到、字体追踪不到位、光源阴影难把控……问题接踵而来,从未做过三维追踪的我只好在网络上疯狂找教程,反复尝试调整方案,努力解决摆在眼前的一个个“拦路虎”。仅仅7秒的镜头让我熬过了一个个暮鼓晨钟。当最终效果按照自己的设想呈现在宣传片中时,那一瞬间的满足感,让我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紧身衣”
8月份,我们一行四人来到武威市古浪县黑松驿镇,报道酒钢扶贫成果。在3天有效工作时间要做一期《新闻视野》、一个专题片,时间紧任务重。到达目的地当晚,我们便立刻投入工作,匆忙吃几口饭就召开座谈会商讨安排第一天的采访、拍摄内容。连续3天都是早晨七八点出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这是记者的常态,大家并没有觉得多辛苦,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当地强烈的紫外线和狂烈的风沙。古浪与嘉峪关不同,即便没有感觉到暴晒,但只要皮肤裸露在外,几个小时就被晒得黑红,大家互相开玩笑说穿了件长袖高领紧身衣。工作结束后,我们四个人每人穿着一件“紧身衣”,带着两期节目,顺利返回嘉峪关,为大家展现酒钢在古浪的扶贫成果。
40岁学音乐
去年12月份,在现场录制《最美酒钢人颁奖晚会》时,我负责现场导播切换工作。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录制大型晚会,心里很没底。于是前期找了很多晚会反复观看,学习怎么切换剪辑、如何调动机位,并提前到现场看预演,反复琢磨,直到有点把握。真正开始直播的时候,各个机位都已经准备就绪,音乐刚刚响起,我就紧张得手心出汗,感觉人整个是紧绷着的,完全不能融入音乐的节奏,切换镜头还跟不上节奏,总是慢一步。随着同事不断提醒,我终于感觉自己找到音乐的节拍了,能够下意识根据音乐的节奏去切换画面,人也慢慢放松下来。一场晚会结束,我由衷地感叹,40多岁才学音乐,真不容易。
记者是个“杂家”,采访接触的人和事来自各行各业,必然要求记者懂的知识五花八门。行者无疆、学海无涯,既然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那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将永远是我们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