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其次是改革,我们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酒店餐饮行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人工成本高企。2018年,我刚到紫玉酒店公司当总经理时,用工总人数是950人。今年,我们拓展了超市、楼宇、食堂、劳保等业务,用工人数反而减少了,大约为930人。这期间改革带来的改变肯定是巨大的。
记者:改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您动真碰硬的时候,阻力大吗?
成宇:当然,那时没有人愿意改变现状。刚开始进行改革的时候,不仅人员阻力大,甚至工作中连一套成熟的标准都没有,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摸索、总结。
我首先从宾馆开始“动刀”。将嘉峪关宾馆、酒钢宾馆两家四星级宾馆合并,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家宾馆同区域竞争的局面,并统一管理模式和标准,提高了市场议价能力,实现了两家宾馆信息、客源、人员、物资、产品等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合并后减少了用工100余人。
其次是推进配餐业务整合。宏丰配餐划归至紫玉酒店公司后,我们整合厂区配餐和市区配餐成立了配餐服务分公司,自筹630余万元打造了紫玉酒店公司中央厨房,并对配送车辆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了配餐运行效率。中央厨房改造项目后来被列入甘肃省中央厨房惠民工程项目,我们又争取到100万元的扶持资金。
通过业务整合减掉多余环节,将富余人员调整到需要的岗位,人员就得到了高效利用。在人工成本降低的同时,我们职工的工资比以前整体都高了。
第三个关键是节约采购成本。采购业务未整合前,宏丰餐盒一个8毛钱,紫玉餐盒一个一块钱,但两家的餐盒重量、材质几乎一样。后来我们就开始整合采购业务,将餐盒价格降到6毛,一天差不多消耗9000多个餐盒,一年就节约了100多万。
这件事之后,公司上下开始树立算账经营的理念,看哪些采购环节可以省出钱。我们主动出击,外出调研、参加展会,与北京、舟山等地区源头供应商谈合作,建立了海鲜冻货、团膳、预制菜品、半成品等食材的源头采购渠道,在提升食材供给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了酒店、配餐、食堂的原材料成本。
记者:听职工说,紫玉领导班子经常和他们一起在食堂给职工打饭,这是真的吗?
成宇:这是我们班子调研的一种方式。我们到一线去,把“调研”变成“实际参与”,在服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机关管理作用和服务功能真正发挥出来,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水平。紫玉给机关干部职工安排了一条配餐线,定了排班表,大家轮流上岗。这样做的原因,一是管理人员熟悉了解配餐流程后能更好地进行管理,二是干部在现场能起到监督作用,三是人员少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补位。去年仅这条线就节省了50多万元的人工成本。
记者:2023年,集团公司将商超业务、劳保业务划归到了紫玉酒店公司,这算是又一波新的挑战吧?
成宇:确实是挑战。紫玉酒店公司之前就有超市,但和传统意义上的超市不太一样,还承担了紫玉供应链的作用。供应链这个概念2019年就提出来了,但直到去年才做实。我们发挥紫玉自有产品优势,将各酒店的特色面点、熟食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依托前端采购优势,打造“惠生鲜”超市零售平台,实现“供应链—酒店—中央厨房—零售”新的运营模式。
在集团公司将商超业务、劳保业务划归到紫玉后,我们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集团公司生活服务保障子企业。这时,我们开始重新审视相关业务的发展方向,逐步梳理完善供应链、楼寓、宏丰超市管理构架,开展了超市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分步实施店面改造,对标同行提升超市运行质量。新增了酒钢劳保超市绿景苑店、厂区店,并优化升级劳保领用系统,增加“大劳保预约下单”功能,简化了劳保领用流程。
记者:一个优秀的企业带头人要具备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学习精神等,这也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您更看重企业家身上的哪些特质?
成宇:创新和务实。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始终保持创新的韧劲和拼劲,做创新的引领者,才能在不断积累中实现自身质的突破。同时,经营好企业,光有好的创新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将好想法付诸实践的能力,在面对体制机制障碍、困难风险挑战时,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下功夫解决,这样企业才能行稳致远。
我们紫玉酒店公司旗下的酒店很多都是15年以上未装修的老酒店,硬件设施陈旧落后。想让这些老酒店焕发新生机,就要在创新和务实上想办法。比如我们组建了菜品研发团队,成立了紫玉酒店主题定制工作室,配置了专业设备及人员,开展了个性化定制服务,大家开拓思路、大胆尝试,也见到积极的成效。我们的服务还被“东方甄选”团队点了赞。
记者:市场不断在变化,行业一直在进步,紫玉酒店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愿景是什么?
成宇:我们将聚焦集团公司赋予的生活服务保障子企业的全新定位,以不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不随意跟风扩张,坚持服务集团公司生产大局、坚持服务酒钢职工为己任,坚持两眼向内,突出专业优势,降低运营成本,用专业化做精做优酒店产业,打通内部食堂和超市资源,打造集团公司生活服务平台,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服务集团公司大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