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淑芳) 近年来,酒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消纳清洁能源,深入推进电能替代,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实施全面环境管理,着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新能源置换电量累计实现13.26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66%,置换规模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甘肃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风能资源储量、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均居全国前列。一座座白色风机拔地而起,一排排光伏板闪闪发光……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截至4月底,电网省级结算口径新能源装机容量超50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2457万千瓦、光伏装机2556万千瓦,占电网电源总装机的59%。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意味着拥有自备电厂的酒钢将肩负越来越重的消纳责任。”宏晟电热公司电力调度中心工程师汪晟彬介绍说,5月份受河西地区最重要的外送通道——祁韶直流检修工作影响,电网外送电量直线下降。在外送通道受阻的情况下,要“消化”电网增发电量,就需企业内部做好新能源消纳保障工作,集中优势力量提高内部消纳能力。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要求,酒钢加强市场机制创新,进一步丰富新能源内部消纳模式,除按照甘肃省电力调度中心指令消纳外,创新使用更适应新能源发电特性的“现货电价”方式,适时开展新能源消纳。
外部环境“给力”,内部模式灵活,不仅丰富了新能源消纳途径,还逐步扩大了新能源市场化交易比例,实现了新能源发展与市场建设协调推进,促进了新能源更大规模消纳。
在此基础上,酒钢多措并举优化机组协调控制方式,通过“拓深度+提速率”提升机组的调峰能力,千方百计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宏晟电热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专业技术团队,聘请西安热工院和兰州电科院为各机组开展深度降负荷摸底试验,通过摸底试验掌握各机组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一机一策一方案”。同时,强化生产运行人员培训力度,通过专项学习和仿真机演练,达到精准操控目标;不断优化机组控制逻辑,完善各机组RB功能和AGC功能,提升机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经济科学调度;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开出一张明确的维修清单,并根据清单开展设备性能提升活动,有效解决了多项影响机组深度降负荷的瓶颈问题,达到“靶向治疗”效果,机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大幅提升,各机组降负荷深度均达到40%的额定负荷。
今年1—5月份,酒钢新能源置换电量累计实现13.26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66%,置换规模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据统计,置换13.26亿千瓦时的新能源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7.4万吨,实现了促进治污减霾、助力节能减排的环境效益和新能源发电厂多发电、用电企业少花钱的经济效益。
面对日趋严峻的新能源消纳形势,下一步,酒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部署,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为指引,内挖潜力、外拓空间,全力以赴保障新能源消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