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重工公司轧辊分厂,一名职工穿梭在各个工序之间,认真进行钢水冶炼指导、铸球砂型检查等工作,他就是2023年度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轧辊分厂熔炼班班长王锐。2000年从学校毕业以来,他始终扎根生产一线,凭借实干精神和精湛技艺,带领班组取得了显著业绩。
回忆刚入职时的情景,王锐坦言自己面临巨大挑战:那时西部重工公司刚成立轧辊分厂,新设备、新团队,生产专项产品。纯进口的中频炉不会用,密密麻麻的英文看不懂……这些都让他感到压力很大。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暗下决心:“我一米八的大个子不能让人看不起,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行。”
就这样,王锐开始了毕业后的“求学之路”。每次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调试设备,他就跟在后面“偷学”技术,遇到看不懂的就积极询问,再用本子记下来,反复琢磨研究。一段时间后,他便可以独立操作设备并完成生产任务,渐渐地还能自己处理一些小故障,再后来系统掌握了设备技术原理,还考取了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证。
随着技能的提升,王锐也从普通熔炼工晋升为熔炼班班长,成为轧辊分厂的中流砥柱。2018年,王锐被派到浙江大学学习,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他清醒地看到与同行业佼佼者之间的差距。他说:“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小单元,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我一定要带领班组赶优争先,助力企业发展。”
王锐明白,低成本制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而合金炉料占轧辊生产成本的60%以上,一旦其成本控制稍有波动,就会对该分厂整体运营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他始终坚持精细配炉、优化废钢分类,确保合金炉料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2023年,王锐在保证铸造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将不同品质废钢合理配比使用,最大限度发挥废钢价值,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全年节约熔炼合金材料成本25万元、主材费用100万元。
在熔炼班,进口中频炉发挥着生产主力作用,连续20多年的服役使得中频炉故障频发。为了能让这台中频炉重新找回“昔日风采”,王锐主动与厂家沟通制定解决方案,并采购备品备件,带领班组成员维修,促使中频炉故障率大幅降低,每年可节约维修费30万元左右。
王锐对于每项工作都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心。2023年,西部重工公司进一步提高铸球产能,四工位铸球生产线投产,产能比以前的两倍还多。随着新铸球生产线投产,熔炼班也面临双重生产压力,既要保证新产线达产达标,又要确保轧辊生产任务完成。那时,王锐不仅要组织白班的生产工作,还要捋顺夜班事务。他穿梭在各个工序间,通过组织班组职工错峰上班、生产工艺优化等方式,实现4台中频炉同时开启、同班铸球和轧辊穿插高效生产,取得了班组全年产量增加21%、动力能源降低2%的优异成绩,为西部重工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技术创新方面,王锐更是敢于尝试、勇于突破,积极参与分厂轧辊材质研发工作。他与研发团队紧密合作,成功完成首对高铬铁轧辊试制及改进型高速钢轧辊批量生产;积极参与彩铝钢套筒研发工作,通过自主改造浇包、改变耐火材料等方式成功实现批量订单生产任务;提出“先化后保”熔炼方式,通过合理匹配交叉使用不同品质废钢和合金材料,有效缩短了中频炉熔炼时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面对班组成员日趋年轻化的情况,作为班组长,王锐毅然肩负起班组人才培养重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他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的先进操作法、技术革新项目等制作成PPT课件,利用业余时间给班组职工授课,全年累计授课120多课时。在他的带动下,班组形成了“比学习、比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王锐的实干精神和劳模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认可。他带领的熔炼班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先进班组”“红旗班组”等荣誉称号,他个人也获得了“优秀班组长”“酒钢工匠”等多项殊荣。
王锐说:“工作中,每个人都是主角,只有团结一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完成班组各项工作任务。”面对荣誉和成绩,王锐将继续保持初心和热情,扎根生产现场,践行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带领班组成员共同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