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短剧《我的阿勒泰》爆火,你们都看了吗?很多网友更是将其称之为“大美新疆宣传片”“赛博吸氧剧”,表示“想去阿勒泰的欲望达到巅峰”。因为短剧的热播,我连夜看了原著,这也是我唯一一次静下心来看的一本书,而且一看就停不下来,想即刻出发,去阿勒泰看看美景,感受淳朴的风土人情。
阿勒泰的天空出奇的蓝,白云也显得格外悠闲,它们喜欢飘在阿勒泰的山顶,与那里的雪连成一片,白色的羊群点缀在青色的草原,红色的骏马绝尘在金色的戈壁滩。《我的阿勒泰》讲的是阿勒泰的草原深处有一个小卖部,店主张凤侠在丈夫早逝之后,带着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婆婆在牧区开起小卖部,他们是汉族人,来买东西的都是哈萨克族的牧羊人,大多都不会说汉语,而且买东西也不给钱,基本上都是赊账,能不能把钱还上要看年底能卖出多少只羊。张凤侠的女儿李文秀本来在乌鲁木齐打工,她高中辍学,却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而她的梦想在城市里一分不值,在四处碰壁之后,只能回到草原深处的小卖部,当她看到妈妈的账本上有那么多的应收账款,于是她拿着账本当起了催账员,然后啼笑皆非的故事就此展开。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作者李娟,她从小跟着妈妈生活在阿勒泰牧区,开过杂货铺,当过小裁缝,跟随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日子过得十分辛苦。但李娟天性乐观、热爱生活,总能在苦难中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趣味。她拿起笔记录这一切,把那些年的经历和所思所感以及山间旷野艰难而孤独的生活,写得有滋有味。
这本书让我觉得不像是书,更像是作者李娟的一本日记或者一份回忆录,她仿佛就坐在我们身边,真诚而又絮叨地讲述她的生活和感受。她用文字诠释了人与自然、文化的力量以及生活的态度。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书中的文字,我想到的就是“生活力”。在李娟的笔下,阿勒泰充满生机与活力,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四季分明,一切生命都欣欣向荣,它们粗犷地生长着,热烈地绽放着。生动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土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韵律,这是慰藉心灵的良药。
书中写到李娟与哈萨克族邻居的互动。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所以他们经常漂泊,在寂寞的凌晨,一群人坐在一起高兴地说这说那便成了珍贵的事情。远行之人招招手就加入,在热腾腾的水汽和炊烟里,每个人捧着小半碗滚烫的米汤,很幸福地小口喝,天亮了,他们的牛羊在朝阳里耸动着点点金黄。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哈萨克族保持着最纯粹的生活方式,他们善良、淳朴、坚韧,深深地感染着李娟。同时,这里人们诚实得有些“离谱”,有人为了还债千方百计找上门结清债款,亲眼看见自己的名字从本子上划去才放心地离开,在这里,一个浅浅写在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束缚住一个人。这让我不禁思考: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逐渐消亡,人们开始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却往往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追求,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今许多年轻人疲于工作,缺少了思考的时间,常抱怨自己过得不好,想摆脱当下的生活又无能为力。其实过得不好是常态,因为人很贪心,总想追求更好的事物,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为了生活和碎银几两,让自己陷入每日的慌慌张张,但无论身处何地、面对何种困境,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纯净而善良的心,去追求那些真正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的东西。勇敢地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学会在平淡苦涩的生活中寻找乐趣,这就是《我的阿勒泰》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治愈。
就像李娟在书里这样写道:“我活在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上,这里大、静、近,真的真实,又那么直接,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生活永远都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但是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这是文字的力量,也是生命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