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工,空分设备需要停车,快来指导现场操作。”“王工,今天进行动火作业,麻烦你来开一张动火票。”“王工,本周的产品销售数据请发过来。”……这个繁忙的“王工”是宏兴股份动力厂制氧作业区工艺助理工程师王彦平,他总说:“忙点充实,忙点可以创造更多价值。”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彦平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细致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处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王彦平通过不懈努力,练就过硬的空分生产组织、操作技能本领,成为动力厂制氧作业区技术骨干,为作业区稳定生产、提质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他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标准作业 保障机组稳定顺行
氧压机是该作业区重要的产品外供设备,运行时内部温度极高,如果氧压机冷却器发生内漏情况,氧压机停机后潮湿的空气就会进入气缸,很容易产生锈层。当氧压机再次启动,送气过程会使铁锈层剥落,并随氧气在管道内流动,摩擦管道壁产生火花,存在着火爆炸的安全风险。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王彦平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寻求解决方法。当看到一篇介绍空分系统停机保氮操作的文章时,他如获至宝。他想,如果能为氧压机充氮保压,就可以阻隔潮湿空气进入气缸内,使气缸内保持干燥、无锈蚀。
说干就干,王彦平立即展开氧压机停机保氮的操作方法研究,把停机保氮操作加入到氧压机停机操作流程中,形成规范管理,为氧压机设备顺利启机提供了有力保障。
保证生产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王彦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任何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因素都被他视为“眼中钉”。工作中,王彦平不断修订完善各类安全作业标准、典型操作票、风险防控及措施清单、现场处置方案等内容,指导现场操作。
今年以来,王彦平已修订完善技术类规程标准36项、一类操作票56项、二类操作票162项,有效解决了现场生产标准不够科学、要求含混不清、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
同时,王彦平组织开展全员标准化作业、现场处置演练督导,大力提升作业区人员实际操作及应急处置能力,取得较好效果。上半年,该作业区组织空分开停车4次,全部实现一次启动成功、按时出氧,保障了制氧机组稳定运行。
精细管理 实现生产降本增效
在制氧作业区集控室,电子大屏上的《人员操作行为与量化措施表》格外显眼,表格中明确地显示着每个岗位的操作权限以及各项操作的参考数值。这是王彦平为实现制氧单耗降低制定的有力控制措施,通过对管网压力、冷却塔水温等重要指标的精细化操作管理,实现氧气产品“零”放散。
结合集团公司下达的用能规范管理要求,王彦平对所有氧气、氮气、氩气用能单位能源介质使用情况进行监察,杜绝跑冒滴漏、私接乱用现象,追回因私接造成的氮气损失100万立方米。他还对氮气用户用量进行日跟踪,核算用户氮气单耗,对频繁超量用户和小流量无法计量的用户进行调整,督促用户完善计量设施,氮气放散率呈稳步下降趋势。
在促进各项生产指标稳步完成计划的同时,王彦平努力加大产品外销创收力度。为保证液体销售量,他合理组织空分生产,按班次对班组下达液体生产任务,每班进行核算,确保按计划完成液体生产。他主动与客户对接,及时调研周边市场,对销售价格做出合理调整,较好完成了外销计划任务,上半年该作业区收入同比增加425.92万元。
技改创新 化解生产实际问题
王彦平深知,唯有创新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近年来,他先后组织开展多个创新项目,并全部按期完成,为该作业区安全管理、降本增效、保产保供等工作贡献了力量。
“空压机一小时耗电一万度,实在太高,要是把电耗降一降,能省下一大笔钱。”怀揣着这个朴素的愿望,2013年,王彦平牢牢把握住21000制氧1号空分升级改造项目契机,将该作业区1号空分机下塔的筛板塔更换为规整填料塔。他反复摸索调整设备,使下塔阻力明显下降,空压机运行压力逐步降低,每日节电2.2万kWh,年运行成本预计降低290余万元。(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