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2015—2019年,经历钢铁行业去产能和去产量的严峻局面,加上2018年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潜在风险,企业各类风险聚集问题显现。在此背景下,持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成为集团公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紧迫需要,推动风控体系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势在必行。
梳理内部各管理事项流程及各流程管控环节的控制点,按照风险发生频次和影响程度,划分风险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强化风险防控体系运行过程监督,定期开展风险评价,解决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集团公司审计风控法务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各项要求,扎实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和企业内控工作,推动了集团公司风控管理水平提高。
完善风控管理组织架构。审计风控法务部成立集团公司风控管理委员会,建立以董事长为主任,总经理、副总经理为副主任,各职能部门领导、主要板块负责人为委员的风控管理组织架构,明确了风控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议事规则及下设办公室职责,并聘任总经理为首席风险官。同时,指导各二级单位比照集团公司建立相应的风控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两级管控模式。
建立并完善风险清单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明确的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审计风控法务部初步梳理形成1—18号指引清单库,并组织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结合内部管控实际,参照形成具有集团公司及本专业特点的风险清单库,同时下发至各单位参照,让其建立完善本单位风险清单库。近年来,审计风控法务部组织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梳理18个业务领域459个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926条,其中,一级风险点83个,防控措施137条;二级风险点156个,防控措施329条;三级风险点220个,防控措施460条。
推进各单位风险预警工作。针对各单位设置的预警指标,审计风控法务部指导各单位结合实际,按照易操作、可量化的原则,对筛选的预警指标进行优化,并根据优化结果,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处置预案,明确发生预警后的响应程序、后续报告要求等。近年来,该部服务指导24家单位按照分级管控原则累计设置233个预警指标,10家单位对预警指标、指标基准值、预警阈值、应急预案等进行了调整,12家单位累计16项预警指标触发了预警条件,各单位均及时启动相应应急处置程序采取措施积极处理。
狠抓风险防控工作落实。今年,该部组织各单位召开风险防控工作专题培训会,指导、督促各单位按照既定方案推进年度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夯实各项管理基础。一方面,围绕“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工作要求,整改内控制度缺失、流程不一致、权限指引表质量不高等内控方面问题,并结合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行动工作安排,开展制度优化梳理工作,不断提升制度的系统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围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信息化推进的相关工作,以及制度梳理和业务变化、权限指引表更新情况,对各单位经营管理全流程业务线上审核、审批等信息化流程进行完善。
建立完善风险清单库
梳理18个业务领域459个风险点
制定防控措施926条
推进风险预警工作
服务指导24家单位按照分级管控原则累计设置233个预警指标
狠抓风险防控落实
24家单位对2832部制度进行梳理,完成69部制度制定,247部制度修订完善,废止181部制度,将465条流程纳入信息系统,实现线上审核
今年上半年,在制度方面,24家单位累计对2832部制度进行梳理,完成69部制度的制定,247部制度的修订完善,废止了181部制度。在流程方面,24家单位通过对本单位制度、流程和实际业务进行梳理,累计将465条流程纳入信息系统,实现了线上审核;对113条与制度(实际)不符的流程进行了修订完善。
强化风险动态管控。结合集团公司改革推进情况,审计风控法务部从内部控制管理、管控流程及职责权限、未完成事项流程变动等方面,就各单位落实集团公司机构改革工作过程中,因经营管理环节、职能职责发生调整触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工作,配套完善相关事宜,进行风险提示,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推进风险动态管控。
持续开展风险防控监督评价工作。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各阶段安排的重点工作任务和合力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该部制定全面风险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标准,根据标准对各单位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改革中的动态管控情况,以及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近年来,该部每年开展一次风险防控及内控的监督检查工作,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的个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并形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