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风险挑战,坚持扩能增量,收入、利润等经营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创近3年来最好水平。
打基础、带队伍、抓管理,有效落实“提质增效保目标”工作任务,全年增盈820万元以上。
强化自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效,全年承揽项目558项,合同金额达7.21亿元。
……
自2021年12月担任工程技术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一职起,陈新波便广泛学习、深入调研、梳理流程、优化业务,全身心扎入经营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尤其是2024年,他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加强经营筹划、强化项目管理、优化施工组织,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为企业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企业家。
精益管控 提升质效
在集团公司“一企一业、一业一企”的战略要求下,一场关乎企业未来走向的改革悄然拉开帷幕。
“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在机构调整、产业升级过程中,陈新波提出对信息自动化分公司与宏联自控公司进行专业整合,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战、资源分散、业务重叠等问题,量身打造了适应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原本分散的力量汇聚成一股洪流,企业主业意识逐步增强、“项目成本策划管理”深入人心、服务能力大幅提高,经营效益也实现了加速改善和提升。
抓好项目管理是该公司改革发展的“重头戏”。早上起床,陈新波简单洗漱后,便驾车驶向项目现场,来到主体结构施工区域,叮嘱施工人员:“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咱们现在多用心,项目交付使用后才更安全可靠。”他提出,要对所有在建项目实行成本策划管理,严把劳务分包、专业分包、材料采购等各个环节。这一举措就像给项目成本装上了一道坚固的“闸门”,项目建设满意率达到99%以上,项目平均毛利率较2023年提升2.56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陈新波带领团队积极拜访老客户、开门迎接新客户,在发掘集团公司本部及兰州周边建筑钢结构加工安装项目巨大潜力的同时,拓展做优本部和陇西电解槽加工改造服务业务,推进激光切割、焊接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同时,他要求采购部门严格筛选和考核,清退不合格砂石骨料16批次、共计2300余立方米,不合格原材料被坚决挡在公司门外;严格把关费用管理,未经审批的费用坚决不予核销,实现了期间费用节支目标。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业,工作效率怎么可能高得起来?”此前,陈新波在龙泰工程公司生产车间、兰州钢结构生产基地调研时,看到满地的废渣和被油污包裹着的设备机身,皱起了眉头。对此,他带领相关负责人开良方、开硬方,坚持把问题发现在一线、把方案研究在一线、把难题解决在一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企业基础管理得到明显改善,车间地面变得干净整洁,废渣被分类回收与妥善处置,机械设备重新焕发光彩,日常保养维护步入正轨,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
在不断实践中,陈新波逐渐探索并有效运行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经营模式、运营流程、内在机制和管理体系,企业真正实现了从“活下去”到“超上去”的跨越。
创新创效 激发动能
带领班子成员和技术骨干开展头脑风暴,集中分析先进案例,合力攻关技术难题,顺利开发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软件基础平台,提升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带头深入现场,调研设备运行情况,指导技术人员反复测试方案,创新性利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实现了静态轨道衡无人计量,有效提高了计量效率与准确性。
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和实操练习,技术人员掌握并应用了三维数字钢厂信息采集及数字底座建设应用技术,加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唯有创新,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陈新波深知,创新的火种需要适宜的环境与充足的养分才能熊熊燃烧。于是,他带领一众管理技术人员立足集团公司战略定位和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大力开展科技项目、技术交流、产学研攻关,不断拓展技术创新的空间和阵地。
陈新波鼓励各级管理技术人员开拓视野、活跃思维,不断加强交流合作,理清发展潜力,找准优势赛道,以坚定的意志、硬核的能力,挑起重担勇创新,促进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在具体业务领域,陈新波也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带领团队建立相关数据库,将数据反馈给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完善混凝土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持续推动商品混凝土生产管控一体化改造工作,确保商砼生产更加数字化、智能化。
与此同时,陈新波高度关注资源利用和环保问题,持续提升选矿废石机制砂石在混凝土中的使用占比,大力推广选矿废石混凝土在各类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紧盯工程施工新动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施工生产新技术、新方法,全力推进工程施工技术升级。
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强工业、强科技”行动在工程技术公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4年,开展科技项目42项,申请专利45项,投发技术论文12篇,申报嘉峪关市科技项目3项,申报甘肃省科技计划储备项目3项,企业发展动力强劲。
心系职工 情暖一线
经过长达10余年的使用,建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操作室保温层破损,冬天寒风直灌而入,夏天热气难以散去,影响了职工的作业体验。为改善工作环境,陈新波组织专业团队反复论证、精确计算,决定采用新型轻质隔墙板材料更换操作室墙体,并配齐大理石操作台、隔热木地板、空调等设施。改造后,操作室内焕然一新,达到了“冬暖夏凉”标准,操作人员有了理想的工作空间。
混凝土搅拌站操作室改造是工程技术公司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作为“当家人”,多年来,陈新波时刻聚焦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经常穿梭在各项目现场和基层班组职工间,听建议、问实情、唠家常、聊变化,持续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一次调研中,陈新波来到偏远施工点,看到职工正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中作业,照明设施显得“格外吃力”。回到公司后,他及时协调采购部门购置并安装了照明设备,加固和翻新了作业板房。经过努力,15个基层班组和项目部的生产作业环境大幅改善。
由于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宏联自控公司浴池热水供应不稳定,给职工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陈新波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对淋浴等设施进行整修与更换,并对浴池进行翻新改造,让职工们享受到了舒适便捷的洗浴服务。
炼铁厂烧结机工艺装备三化升级改造项目现场距市区较远,职工喝水成了大难题。陈新波了解情况后,迅速调配专门的饮用水供应设备,确保职工们在炎炎烈日也能随时喝到干净、清凉的饮用水。
进入冬季后,地处戈壁的红柳泉风电项目现场异常寒冷。陈新波记在心里,定期了解驻外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并为现场人员配备电暖器、被褥、门帘、微波炉等物资,为驻外人员带去了融融暖意。
……
“工作环境敞亮又舒适,干起活来都更带劲!”“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待遇好了,腰杆子都挺得更直啦!”……从升级办公设施、优化工作流程,到提高薪酬福利、完善保障体系,桩桩件件都落到了实处,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