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瑾) 近日,西部重工公司新引进的移动便携式焊接机器人正式投入运行,进一步优化了该公司机器人焊接体系,助推铆焊作业智能化、精细化变革。
焊接作业伴随着高温、高热、粉尘等有害气体和其他不安全因素。此前,西部重工公司铆焊作业区部分铆焊件已实现机器人焊接,但钢包、铁水车等重型非批量非标铆焊件依然长期依赖人工焊接或半自动埋弧焊,职工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焊接质量参差不齐。
为进一步释放发展动能,西部重工公司全力推进“三化”改造,引入便携式焊接机器人,进一步优化了机器人焊接队伍,焊接作业更加灵活、高效、便捷。目前,机器人焊接队伍包括一台龙门式焊接机器人、两台双变位小型机器人以及两台移动便携式机器人。各类机器人分工明确,双变位小型机器人负责选矿链斗等小批量产品的焊接,龙门式机器人承担钢包底、除尘管道弯头、炭渣箱及托盘等大型、大批量产品的焊接任务,新加入的移动便携式机器人则专注于非标件焊接。
该公司铆焊作业区焊接责任工程师高建国介绍道:“与固定式焊接机器人相比,移动便携式焊接机器人造价低、使用及维护成本低,无需复杂的基础建设和繁琐的现场安装流程,且其编制方法简单直观、灵活性强。不仅如此,它所完成的焊缝外形美观、质量可靠,直接省略了人工打磨工序,大幅提升了劳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