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集团公司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构建“党委统筹、专班推进、动态优化、闭环管理”的改革实施体系,建立“周调度、月总结”的常态化推进机制,对改革任务实施清单化、台账式精细管理,形成“改革要点动态更新—任务清单细化分解—专项工作组对接落实”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截至3月末,集团公司改革深化提升行动110项既定任务完成93项,总体完成率达84.5%。
本报讯(记者 殷艺 通讯员 房学威) 随着2025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节点临近,集团公司改革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3月末,集团公司改革深化提升行动110项既定任务完成93项,总体完成率达84.5%。其中,战略布局优化、治理能力提升、风险防控强化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省属重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构建“党委统筹、专班推进、动态优化、闭环管理”的改革实施体系,建立“周调度、月总结”的常态化推进机制,对改革任务实施清单化、台账式精细管理,形成“改革要点动态更新—任务清单细化分解—专项工作组对接落实”的全流程管理体系。一季度,按时召开集团公司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改革重要举措和重大事项,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压茬推进、精准落地。
集团公司聚焦关键领域,着力加强成本要素管理,编制费用预算计划,深入推进费用全口径预算管理,同时完善营销管理流程,强化市场分析研判,一季度综合市场研判准确率超84%。集团公司持续优化营销管控,在建材、板带材、不锈钢三大品类推动形成差异化市场拓展战略。一季度,钢材直供销量占比超54%、品种效益产品占比超51%、铝材冷轧产品销量占比达56.5%。
筑牢风险防控体系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集团公司实施全面风险防控及合规管理,结合改革实际,更新风险清单库,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在安全方面,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督查,分析管理漏洞,加强非常规作业管理,完善责任链条,守好生产安全底线;在环保方面,持续健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体系,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建立评估机制,实施隐患分级闭环管理。一季度,各单位环保设施稳定运行,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核与辐射污染事故;在碳资产管理方面,集团公司组建专业团队研究行业碳排放政策,制定履约工作计划,确保碳配额不亏损……
结合党中央、省委要求及企业实际,集团公司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党委会议事规则,落实党委定期研究专项工作机制,提升决策质量与效率。同时,全面加强子企业法人治理,开展子企业董事会运行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子企业董事会运行。为推进制度流程体系建设,集团公司印发2025年经营管理制度建设计划、子企业2025年度制度建设推进计划,明确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此外,集团公司建立“两非”“两资”台账,细化完善识别预警机制,加强内部股权管理;积极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修订结构工资实施办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办法、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内部收入分配秩序,优化员工福利保障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模式,制定2025年经营业绩考核方案,签订责任书,落实差异化绩效考核机制;印发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质量提升方案,扩大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范围,不断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集团公司以“铁山精神”命名40周年为契机,深入推进“文化强企”战略,进一步培育企业文化软实力,编撰《铁山长歌》书籍,制定征文、短视频、书画摄影手工艺品比赛方案,推进各项文化传承活动,同时修缮维护教育阵地,按计划推进“铁山精神”教育馆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及周边设施提升改造,不断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此外,集团公司开展企业家专项培育工程,下发关于加强集团公司企业家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内部企业家培养体系,健全完善更加有利于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培养、选拔、考核、评价、任用机制和国有企业家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家队伍的创新活力与担当精神。
当前,集团公司针对剩余的17项改革任务,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公司治理完善、考核体系深化、集团管控优化等方面精准发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以实际成果检验改革成效。
【相关链接】“两非两资”是指国有企业中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这些业务和资产不符合国家战略布局和企业发展需求,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