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与科学作家罗伯特·普尔合著,作者之一的艾利克森多年深耕专业特长领域,以国际象棋大师、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等各行业专家级人物为研究对象。他经研究揭示出,无论置身哪个行业或领域,存在一套共用的普遍原则,依循此原则进行练习,是提升技能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他将其定义为“刻意练习”。
在《刻意练习》里,莫扎特被视作天才的典型。他5岁完成首次乐曲创作,8岁创作出首部交响曲,11岁便写下第一部歌剧,其完美音高能力一度被当作罕见天赋的明证。然而,2014年,日本一位心理学家开展的一项实验却打破了这种认知,他挑选24个2—6岁的孩子进行训练,短短一年后,这些孩子都具备了完美音高。甚至还有一位32岁非音乐专业出身的美国人,通过自我训练也达到了完美音高。
记得高中时期,曾一起读书的同学,部分勤奋刻苦,花费大量时间在钻研学习,成绩却始终不温不火,而有些同学,表面上看并未付出过多努力,考试却总能斩获佳绩。每当目睹这些“学霸”亮出优异成绩,身为普通学生的我们,不禁从内心深处涌出“他们是天才”的赞叹。然而,科学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在智商层面的差异并不大,即便存在些许差异,也能通过后天的有效努力来缩小。只可惜,赞叹过后,我们依旧维持着原来轻松、习惯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于是,那些被视为“天才”的同学继续闪耀,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则依旧在平凡中徘徊。
这其实与《刻意练习》所揭示的道理如出一辙,那些看似天赋异禀的人,或许并非真的拥有远超常人的天赋,而是掌握了科学的练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地付诸实践。我们若想改变现状,就不能停留在对他人的羡慕与赞叹中,更应勇敢走出舒适区,借鉴刻意练习的理念,制定合理目标,有针对性地投入练习,如此才有可能实现从普通到优秀的蜕变。
“走出舒适区”是刻意练习理论的关键内核,此过程本质上是一场与自我的博弈。其一,要从夯实基础起步,需要主动挤出更多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练习。其二,要勇于挑战有深度且复杂的工作,对工作中被修改完善的内容,反复审视、思考背后缘由,探究其中诀窍,并针对性训练,实现技能进阶。其三,要懂得积极交流与付出,若志在成为行业精英,与同行精英交流必不可少。学习他们超越众人的方法、高效利用时间的技巧,虚心吸纳建议。这三个要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唯有秉持这种坚持不懈的刻意练习理念,我们才有望在特定领域收获成功,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作者单位:物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