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
夜深人静时,总想起河南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槐树。恍惚间,又看见您们弯腰劳作的背影,听见煤油灯下那句“知识改变命运”的叮嘱。提笔落墨,五十年光阴流转——那些浸透汗水的家风,早已在我生命里扎根成荫,滋养着我们的小家,也照亮着更广阔的天地。
妈妈,您总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咱家最朴素的生存智慧。三岁时,我蹲在麦堆上驱赶麻雀,小脸蛋被晒得通红;十岁握着比我还高的锄头除草,汗水湿透衣背也不喊累;十二岁学编晒棉花的箔,突然一块绑着麻绳的砖头掉落下来,直接砸翻了脚趾甲盖,顿时鲜血直流。您闻讯赶来,帮我止血包扎,含泪说道“闺女,这是大人干的活啊……”这些带着泥土味的记忆,如今想来都是您教我的“责任与坚韧”。苦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
爸爸,我初三那年,咱家赶上“农转非”政策,把我妈和三兄妹的户口迁到了嘉峪关。记得您执意让我摘下墙上的“三好学生”奖状时,说“好学生到哪儿都吃香”。这张奖状竟成了我叩开酒钢三中大门的“钥匙”。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努力从不会白费,它终会在某个转角化作惊喜。
1994年,我带着毕业证走进酒钢。爸爸那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靠的是千锤百炼。”一直激励着我在酒钢的每一天。
后来我调任中板厂、宏兴品质部、碳钢薄板厂、钢铁研究院等部门负责技术工作。在产品研发一线,高钢级管线钢攻关遇阻时,妈妈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陪我熬过无数通宵;爸爸“耕耘几分,收获几许”的叮嘱,让我在厚规格管线钢研发中,一举突破技术瓶颈,填补酒钢CSP产线生产管线钢X70的技术空白。这些成绩背后,是您们默默撑起的后方,儿子生病那晚,您凌晨赶来照顾;丈夫驻外时,您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您总说“大家比小家重要”,却把小家的担子全扛在了自己肩上,让我无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2013年,“王云平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从酒钢劳模到全国劳模,从“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到“全国示范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如今工作室已经走过十余年,每年创效1000万元以上。我也先后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总十七届执委,这些荣誉的底色,是您们常说的“立德、立功、立言”。
纸短情长,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恩之心。这封家书承载着牵挂与思念,让我成为家风的“传承人”,更成为故事的“续写者”。愿这历经岁月的家风,如老槐树般常青,照亮我们的小家,也温暖更多人的前行路。愿我们永远铭记:好家风是穿越时空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融合着小家与大爱。
爱您们的女儿:王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