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35 酒钢新闻中心出版






“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记集团公司优秀工程师袁晓婧

记者 张静

2008年,刚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袁晓婧来到酒钢医院,经过轮岗实习,她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留在肿瘤血液科。

彼时的她或许未曾想到,这一选择,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如今,袁晓婧已是酒钢医院肿瘤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兼任输血科副主任。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她在肿瘤血液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帮助众多患者战胜病魔、重获新生。今年,她获评集团公司优秀工程师。

选择:在“生离死别”中播种希望

当同期一起实习的医生大多选择了外科、心血管科、眼科等这种成就感高的专业时,袁晓婧认准了肿瘤血液科。

肿瘤血液科的日常,充斥着查房、体检、开医嘱、制定治疗方案以及“既要治病、更要治心”等考验。“朋友反复劝我说,这份工作会经常面对生离死别,满是压抑与辛苦,但在我看来,越是这样的地方,越能看到生命的珍贵,越值得坚守。”说这话时,袁晓婧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血液病与肿瘤相关疾病往往交织着免疫系统紊乱与细胞恶性增殖性深层病变,其复杂的病理机制如同盘根错节的谜题,每一例诊断都考验着医者抽丝剥茧般的专业能力与耐心。面对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医生的角色早已超越单纯的疾病诊疗,更是支撑患者走过漫长病程的精神支柱。袁晓婧常常思索:如何在延续生命长度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那些被疾病笼罩的日常,也能绽放出温暖的光亮?

17年的时间,袁晓婧一心扑在患者身上,认真聆听患者的心声和需求,尽力为患者减轻病痛,完美诠释了一名医者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认可。

这些年,抢救病人时的紧张,看到患者好转时的喜悦,还有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温暖,都让袁晓婧觉得,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特别有意义。

坚守:用专业与爱对抗“生命倒计时”

凌晨的病房,监护仪的滴答声和消毒水味混在一起,袁晓婧轻轻掩上病房的门后,又赶忙到另一间病房查看病人的情况。这样的深夜守候,对她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

从门诊到病房,总能看到袁晓婧忙碌的身影,工作几乎占据了她的生活。繁忙工作的背后,是她的医术与仁心的深度融合。

曾经有一名七十岁的患者,高烧不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家属心急如焚。经肿瘤血液科会诊后,初步考虑是急性白血病。转到肿瘤血液科后,为争取最优治疗时机,综合病人身体情况,医生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了相关的检查,并联系患者需要的药品。考虑到患者既往还有脑外伤、主动脉夹层病史,袁晓婧和同事们更是格外上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恢复了正常生活。“这位病人患的都是‘要命’的病,但他的妻子不离不弃,积极配合治疗,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袁晓婧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和家属的治疗意愿越来越强烈,这种积极的转变,更加坚定了医生治病救人的决心和信念,也更有动力去攻克每一个难关。

去年7月,一名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辗转去北京多家医院接受治疗后,被告知癌细胞已经多发转移,手术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走投无路的一家人又回到酒钢医院治疗。接诊后,袁晓婧和她的同事立刻组织MDT讨论,联系内科、外科、影像科等医生一起商量治疗方案。经过靶向治疗、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原本七厘米大的肝转移病灶,缩小至四厘米。“目前,这名患者情况稳定,已经进入了观察阶段,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袁晓婧欣喜地说道。

对袁晓婧来说,当医生不是照着书本治病,而是实实在在为患者着想。从刚入行的年轻医生到科室骨干,袁晓婧用十余年光阴证明,肿瘤血液科的每一次问诊、每一份医嘱、每一次深夜抢救,都是对“医者初心”最生动的诠释。

求索:在技术道路上永不止步

随着肿瘤血液医学知识的快速发展,知识、技术不断更新,袁晓婧深知要想更好地服务患者,就得不断地提升自己。

2012年,在医院的安排下,袁晓婧前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进修血液病学。进修期间,她白天学习临床诊疗技术、形态学阅片,晚上研究疑难病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知识汲取和技术钻研中。在不断扩充知识储备的同时,她将“骨髓活检”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新的治疗方案等带回了酒钢医院,提高了医院血液疾病的诊疗水平。

2020年,袁晓婧再次前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肿瘤内科,主要学习实体瘤治疗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她了解了各种各样的病例,进一步优化了自己的诊疗思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诊疗,让她更能静下心来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实际情况,倾听他们的真实意愿,为他们制定更具体、更实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近年来,袁晓婧不仅深耕现有医疗技术,更将大量精力投入临床研究,还致力于为患者减轻病痛、提升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生命。在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BCL—2抑制剂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项目让老年患者有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奥希替尼联合贞芪扶正胶囊用于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项目发现靶向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中医药联合治疗也能缓解其中毒副反应。

“患者把生命交给我,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每次看病、开药方,袁晓婧都反复确认,不放过一点细节。十多年来,她用行动证明,守护患者“生命线”,靠的就是这份认真和坚持。

--> 2025-07-18 记者 张静 ——记集团公司优秀工程师袁晓婧 1 1 酒钢日报 content_42686.html 1 “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