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35 酒钢新闻中心出版






围城内外 皆是人生

——读《围城》有感

初读《围城》,只觉钱钟书先生以一支妙笔,勾勒出一幅光怪陆离的世相图。再读时,方惊觉字里行间藏着每个人都难以逃脱的人生困境。这座“围城”,困住的不仅是主人公方鸿渐,更是无数在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束缚间徘徊的芸芸众生,其深邃的哲思与精妙的隐喻,至今仍在叩击着我的心灵。

方鸿渐的人生轨迹,恰似一场不断突围又不断陷入新围城的荒诞旅程。他留学归国,看似镀上了“洋博士”的光环,实则腹内空空,凭借伪造的文凭蒙混过关。在爱情的围城中,他周旋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与孙柔嘉之间,每一段感情都始于憧憬,终于失望。方鸿渐的困境,折射出人性的弱点:优柔寡断、缺乏主见、逃避现实,这些特质让他一次次主动或被动地走进围城,又无力挣脱。

钱钟书先生以辛辣的讽刺与精妙的比喻,将围城的隐喻推向更深的层次。他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比喻道尽了婚姻的本质——人们总是对未知充满向往,对拥有的感到厌倦。这些描写不仅是对特定时代的批判,更揭示了人类社会永恒的困境:我们永远在追求与失去间摇摆,在得到与后悔中循环。

然而,《围城》的意义并非让人陷入消极与绝望,而是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引导读者直面人生的荒诞。方鸿渐的悲剧,固然源于性格与环境,但也提醒我们:人生的围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以何种心态面对。若像方鸿渐般消极逃避,便会在围城中越陷越深;若能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主动承担选择的后果,或许能在围城中寻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合上书本,回望现实,我们何尝不是方鸿渐?在学业、工作、情感的围城中,我们时而迷茫,时而挣扎,时而妥协。但《围城》给予我们的,是直面困境的勇气与智慧。它让我们明白,人生本就充满矛盾与无奈,与其执着于突围,不如学会在围城中成长,在不完美中寻找意义。

这座围城既是束缚,也是历练,既是困境,也是人生的底色。而这或许正是钱钟书先生通过《围城》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人间的复杂与无常,恰恰是生命值得细细品味的理由。

(作者单位:宏晟电热公司)

--> 2025-07-18 ——读《围城》有感 1 1 酒钢日报 content_42698.html 1 围城内外 皆是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