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35 酒钢新闻中心出版






十二载坚守:惟愿患者安康

——记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王生春

记者 张 静

一头利落的短发,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安排工作时井井有条……这是王生春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位工作了12年的“急救先锋”,总是和时间赛跑,她说自己工作中的每一秒都可能决定一个生命的走向,容不得半点马虎。

王生春是酒钢医院急诊科护士长,自从事护理工作以来,她始终坚守临床一线,深耕急危重症救治,以专业践行“救死扶伤、守护生命”的誓言,先后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集团公司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2020年2月,王生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不仅以护师的专业守护生命,更以党员的赤诚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用一次次直面生死的坚守与行动,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今年,她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与时间赛跑:分秒间点亮希望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无论节假日还是工作日,王生春的电话从不关机。每次接到“120”急救电话,通话未断她就已经出发,确保两分钟内出车。

今年5月,酒钢医院接到嘉峪关城楼一名外地游客的120紧急求助电话,王生春二话不说,拎上除颤仪、心电图机、药物箱等物品就冲上救护车。赶到现场时,只见患者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前区疼得厉害……”患者气若游丝的话音刚落,她便迅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及血糖检测等检查。待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后,她和同事立即护送其转往医院,经过四个小时的精心治疗和密切观察,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看到患者脱离危险,王生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她而言,能够为患者解除痛苦,就是最大的幸福。

今年2月5日凌晨三点,酒钢医院的急诊室突然闯进一位50多岁的男子。他捂着胸口、蜷在推床上说:“饮酒后胸部剧烈疼痛。”刚被安置到抢救室,监护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患者两次突发室颤,指尖血氧数值断崖式下跌。王生春迅速上前,将电极板精准地按在患者胸口:“1、2、3——放电!”随着躯体猛地一颤,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面对惊慌失措的家属,她一边安抚情绪,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并和家属护送患者至介入手术室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健康指导。

王生春以专业守护生命、用温情传递力量,在平凡岗位上换来了患者的幸福与安康。

0心肌梗死患者、中毒患者、创伤患者……每天100到120例的接诊量,已经成为王生春的工作常态。面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她越干越“害怕”,怕的不是抢救时的高压,也不是常年连轴转的疲惫与辛劳,而是怕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怕细微的疏漏影响康复、怕自己的专业素养跟不上病情变化,更怕辜负每一双托付生命的双手。这份“怕”,成为她12年如一日与时间赛跑的动力。

以专业筑基:高技能护航生命

作为医院中病种最急、病情最复杂的科室,急诊科对护士的疾病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水平有着最全面、最高标准的要求。

为此,王生春不断精进自己的业务能力,刻苦钻研和练习各种抢救技术,对心肺复苏和除颤仪等操作仪器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力求以最精准、最迅速的操作为患者抢下每一秒黄金救治时机,让专业素养成为托举生命的坚实力量。

“自己学而精,才能更好地引领他人。”自2023年负责急诊科护理管理重担以来,王生春在坚守一线护理岗位、强化业务能力的同时,毫无保留地给年轻护士传授急救技术与临床经验。此外,她组建急诊科快速反应团队,每季度组织开展大型综合演练,涵盖群体伤、多发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场景,并在演练后进行复盘、整改,形成“演练—复盘—改进”的工作闭环,进一步优化了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她对科室成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独木不成林,独丝不成线。针对急诊护理“急、杂、快”的工作特性,王生春动态调整护理人力,精准做好各级护理人员的科学调配与高效分流工作,持续深化“大全科,小专科”特色模式,在做好日常救护工作的同时,带领科室成员奋战在高考医疗保障、“铁人三项”比赛、马拉松比赛等各类重大活动保障第一线。2024年,科室共完成医疗保障任务113次,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用温情续航:好服务温暖患者

“急救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温度。”王生春的温情,藏在细节里。

输液室里,配备输液报警器和饮水机,改造救护车担架加装安全卡扣,抢救室设置小氧气筒安置架,增设候诊椅棉垫、助行器、老花镜……王生春和同事用一个个细微的改进,让专业医疗服务更添人文温度,让患者在就医全程中感受贴心与安心。

针对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患者的就医难题,王生春和同事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带领团队实现“微信、电话线上申请—专业评估—上门服务”全流程服务,有效解决了老年患者胃管尿管更换难、慢性病患者定期采血不便等现实问题,真正打通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为一名党员,王生春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深入社区、机关、校园、厂区等重点场所开展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能,有效推动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为构建全民参与的公共安全体系贡献了先锋力量。

“只要患者需要,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十二载寒来暑往,王生春在急诊室的灯光下,用脚步丈量生命长度,用专业筑牢安全防线,用温情传递医者仁心。

--> 2025-08-19 记者 张 静 ——记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王生春 1 1 酒钢日报 content_42978.html 1 十二载坚守:惟愿患者安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