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期,宏兴股份公司各级党组织如同精密运转的“红色齿轮”,将党建触角延伸至生产经营最前沿,扎实推进提质增效工作,在企业内部掀起了一股创新创效热潮。
过“紧日子”开启降本“疑难门”
宏兴股份公司各基层党支部将“每月专题研究过‘紧日子’”作为“必选动作”,精心构建起“问题查摆—措施制定—成效评估”的闭环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各党支部聚焦生产经营痛点,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深挖降本潜力。
“氧气管长度不够就整根报废?这可不行!”在炼铁厂高炉设备保障作业区党支部例会上,党支部书记余高文翻开新建立的备件生命周期管理台账,语气坚定地说:“我们采用‘分段切割+通径接头’技术,先将氧气管的磨损段精准切除,再加装定制化接头补足长度。改造后,原本只能单次使用的氧气管就能实现循环利用。”这一举措落地后,仅氧气管一项每年就能节约采购费用20余万元。不仅如此,该党支部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专项修复小组,针对减速机、料位计等易损耗备件开展系统性修复工作,大幅节约了备件采购成本,实现降本增效与资源节约的双重收益。
板框压滤机使用的进口滤布费用偏高一直是选矿厂技术人员的“心头大石”,每块进口滤布单价945元,每年仅滤布直耗费用就达1400多万元。选矿厂下定决心,实施“板框压滤机进口滤布国产化技术攻关”项目,通过反复对比进口滤布与国产滤布材质、编织方式、工艺指标、使用成本等数据,在确定满足板框压滤机滤布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筛选多家国内厂家,制定滤布生产、试验等方案,最终成功实现进口滤布国产化目标。该项目实施后,预计年节约滤布直耗费用450万元。
为进一步降低成本,今年以来,宏兴股份公司170个党支部按照全流程成本管控理念,建立支部成本责任田制度,将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9个环节的成本指标分解到每个党小组。据统计,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制定降本措施217项,实现挖潜增效1200余万元。
党旗飘扬 激发创效“强引擎”
宏兴股份公司创新实施“支部带任务、党员带群众”的“双带工程”,全力构建目标共担、责任共扛、成果共享的协同机制。在这一机制的引领下,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技术攻关+技能传承”双轮驱动,带动全体职工积极投身到创效工作中。
镜铁山矿党委大力推行党员创效积分制,将修旧利废、技术革新等工作成果巧妙转化为量化积分,将积分标准细化至32个项目,如修复1台电机积5分、提出1项合理化建议积3分,并对季度积分排名前10名的党员给予奖励。积分制实施半年以来,参与技术创新项目的党员人数同比增长15%,带动全员提出合理化建议300余条,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储运部党委设立党员先锋运输线,33个党员责任区覆盖各作业区关键环节,在优化流程、强化监控、落实责任等方面精准发力,有效保障了生产作业高效有序、保产保供坚实可靠。上半年,该部党员突击队倒运黑沟矿36.8万吨、周边矿11万吨,盘活处置积压物料29.6万吨。此外,党员马维彬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利用业余时间讲解电气知识,指导青年职工开展现场实操,助力多名青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在党员先锋的带动下,该部汽车运输物料取样机利用率超97%,高效处置质量异议24批次,挽回经济损失234万元。
炼轧厂连铸作业区党支部组建34个“保目标”结伴小组,党员技术骨干与青工签订师徒结对协议,针对连铸坯表面质量提升这一关键课题展开联合攻关。同时,创新优化结晶器铜板材质,调整二冷区喷水角度,大力攻关连铸坯表面质量提升难题。经过几十次的工艺试验,铸坯合格率达到99.96%,创历史新高。
品牌创建 打造党建“金名片”
宏兴股份公司深入推进“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全力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叫得响、立得住的党建品牌,通过打造党建品牌矩阵,成功激活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不锈钢分公司党委将“平安不锈”品牌建设深度融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开展支部书记交通安全课,每月组织防御性驾驶培训;建立家属协管微信机制,定期向家属推送安全警示案例,形成“企业+家庭”双防线。这些举措实施以来,实现了职工交通违章“零发生”,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宏宇新材料公司党委以“锌铝镁先锋”品牌为核心,聚焦高端产品研发,由党员牵头实施“光伏边框用材工艺优化”项目。通过调整合金成分比例、优化退火工艺参数,锌铝镁产品抗拉强度提升12%、耐腐蚀性提高15%,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吨钢利润大幅提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西沟矿党委精心构建“1+6”党建品牌体系,以1个“5G+智慧矿山”党委品牌为引领、6个党支部特色品牌协同发力,着力强化“支部带任务”清单管理,全力攻克矿石综合回采率、柴油单耗等8项核心指标,实现了降本增效与技术突破。党员技术团队创新应用智能爆破参数优化系统,上半年,该矿矿石综合回采率提升至95.52%,柴油单耗同比降低11.4%。
这些在生产一线涌动的“红色动能”,正汇聚成宏兴股份公司提质增效的缩影:当党支部的“金点子”遇上党员的硬担当,党建工作不再是抽象的符号,正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摸得着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