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35 酒钢新闻中心出版






垄亩为笺 青春作笔

杨 浩

铁肩担使命,坚守映初心。当祁连山下的戈壁矿区里几代酒钢人用青春浇筑出“铁山精神”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袤田野里,另一群新时代的拓荒者正执犁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着农业战线上的“铁山精神”新篇章。他们力争将每一粒种子都转化为农民增收的“致富果”、乡村振兴的“幸福花”。

艰苦创业是“铁山精神”的原始底色,也是一代代敦种先锋人筚路蓝缕的真实写照。敦种先锋公司成立之初,资源紧缺,人才匮乏,产业基础薄弱,没有机械种植设备就人拉肩扛,用血汗节省成本;没有基地宿舍就扎帐篷、住农户,与虫鼠做伴、与沙石为伍;没有土地面积测量工具就脚掌作尺,用脚步估算丈量……19年来,敦种先锋人始终秉持艰苦朴素、自立自强的创业理念,一路上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艰辛蜕变。截至今日,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68个市县,累计推广玉米面积15704.52万亩,这背后是研发团队每年180多个测试点、2.2万次实验的科学支撑,是生产团队每年田间行走约6万公里、入户走访12000余次的敬业专注,是工厂团队连续19年加工季24小时不停产的忘我坚守,是商务团队一年召开7000余次产品沟通会的奋力拼搏。正是这股“敢啃硬骨、艰苦创业”的劲头,让“敦种先锋”品牌成为了种子行业的“金字招牌”。

坚韧不拔是“铁山精神”的不屈脊梁,也是应对农业风险挑战的必备内核。回首往昔,敦种先锋公司在风雨中铸就坚韧,在挑战中逆势生长,凭借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一步步从弱小走向强大。2016年,种业寒冬突至,随着政策调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库存高企、人才流失、无序竞争等挑战接踵而至,致使公司连续5年亏损,最难的时候公司正式员工从280余人骤减至108人,一度陷入发展危机……此时,敦种先锋人刻在骨子里的韧劲悄然发力,公司客观分析新形势新变化,从思想、战略、创新、改革上破题,坚定“党建铸魂、战略引领、创新驱动”的改革思路,把品种创新、品牌创建、质量提升作为企业脱困突围的硬支撑,最终以产业上的提质增效,带动经营成果全面突围,实现“一子落,满盘活”。2021年,公司扭亏为盈,自此公司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成长为敦煌种业集团公司的中流砥柱和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勇于献身是“铁山精神”的冲锋号,也是农业工作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素情怀。酒钢的发展史上,有技术人员把一生奉献给了矿区建设,这种“舍小我为大业”的献身精神,在农业领域同样熠熠生辉。植保专家几十年如一日与农药为伴,身上常年带着药水味;生产负责人为拿到优势基地,在沟通协调中以诚意换信任;驻点技术员为把控种子质量,不知挨了农户的多少骂;商务销售人员常年奔波、四海为家,更不知欠了多少次家人的陪伴……在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面前,无数农业人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默默守护着中国人的饭碗,敦种先锋人正是这些守护者的缩影。

开拓前进是“铁山精神”的时代注脚,也是农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望,从靠人耕手播到全程机械化,从凭经验选种到基因编辑育种,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初心。我们深知,只有主动改革,善于创新,企业才能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行业变局中求发展、育新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步伐加快,既为农业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开拓进取,一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集中优势力量瞄准“卡脖子”难题,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培育一大批业务过硬、忠诚担当、勇于创新的业务骨干,助力公司提升综合竞争力。

从矿山到农田,从钢铁到粮食,两种完全没有交集的领域却在精神深处同频共振、遥相呼应。钢铁脊梁筑强国,嘉禾满仓安天下,让我们传承和发扬“铁山精神”,不断续写新的时代华章。

(作者单位:敦煌种业公司)

--> 2025-08-29 杨 浩 1 1 酒钢日报 content_43109.html 1 垄亩为笺 青春作笔 /enpproperty-->